在文章開始前,我google了一下關於損友、益友的意思,查到了如下:


《論語.季氏》:


  益者三友: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,益矣;

  (這裏簡單解釋就是正直、真誠、有見識。)


  損者三友:友便辟、友善柔、友便佞,損矣。

  (意為與諂媚逢迎、阿諛奉承、巧言善辯的人為友,是有害的。)


  相信有常點閱『便當讀書舍』的網友,應該不難發現,平凡舍長和我常常會以“好友“相稱,但我也不斷地聲稱他是我的敵人,這倒底是怎麼一回事?


  因為我們都體認到了未來的不確定性,事情後續的發展往往都是令人意想不到的。


  這裏便可以開始做出一些推論,像是『簡遙書寫棧』未來會不會超越『便當讀書舍』?或是我們這陣子常提的,若我結婚之後,經濟上出了問題,肚子餓了可以找他吃白食,但為什麼一定是這樣的情形?會不會倒時是他反過來要找我幫助?


  這都是說不一定的。


  “益友“的交往情形並不是口頭上的保證,而是就我們能做的去做,重點是,真的要搞到需要四處找朋友幫忙之人,除非突事件所致,否則根本就不是真正的“益友“


  就閱讀這件事來說,除非是真的自己看得很有心得,不得不推薦的,否則一般都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步調來前進。但平凡舍長實在走得太快了,擔心以後沒有人可以理解他的世界,所以還是會把一些真正不錯的書私下推薦給我看。


  然而這裏就涉及到了個人思考程度的問題,別人可以幫助自己的部分著實有限,像看書這碼子事,就算推薦再多經典、再多對賺錢有幫助的書籍,不趕緊花時間去看、研究,就會像我二年前看“股票作手回憶錄“一樣,有看沒有懂。


  也就是說,“益友“的影響往往不是一時三刻就可以看得出來的。有些益友一開始便是不討人喜歡,因為我們常常無法從他們身上得到即時的幫助。


  所以這裏就開始提到“損友“這部分了。


  “損友“其實看上面的“損者三友“就可以大致明白了。可以很清楚的知道,“損友“其實就是想在自己身上得到即時幫助、快樂之人。


  心情不好,打電話找朋友吐怨氣;感覺無聊,馬上找朋友出來唱歌喝酒;看這人不順眼,便語出譏諷、得理不饒人,以損人為樂。


  這種種都是“最佳損友“的明顯例子。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能發現自己的身旁有這種朋友,而且這裏也就看書這碼子事來說,就算我們告知朋友某一本書很不錯,甚至於已經把書借、送給他們,不看書的人依舊是懶得翻。


  最慘的就是這些朋友會要你把書看完,把裏頭的重點告訴他們。


  然而這樣的情形根本達不到知識交流的目地。也就是說,二者間是無法彼此成長,而是一同地每況愈下。


  不過在真實的環境之中,損友益友往往是多重身份存在的。


  我們只能盡量地去選擇當下對我們最有幫助的部分去來往,否則一益招三損,多划不來啊!像是很多書都說,要和有錢人做朋友,但和有錢人做朋友的代價是什麼?


  這個代價就是自己勢必跨入他們的高門檻生活方式之中,因此所產生的高消費是不可避免的。若為了追隨有錢人的生活而開始負債累累,那麼其間所損失的不止是時間和金錢而已,整個人生都有可能因此一蹶不振。


  也就是說,未來的生活方式一定得是自己能夠負擔的。而與朋友的來往也是。


  若一味地想和有錢人做朋友,但自己卻在財富的累積上牛步,相信早晚要陣亡的;


  若想和有知識、思考有見地的朋友來往,自己卻不事閱讀,腦中無料,話題早晚說盡,此後不相往來。


  說來說去,關於損友益友,最後還是有個不得不去思考、正視的問題。


  那就是,會不會最後那個令人周遭朋友厭惡、鄙視的損友…


  竟然就是自己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簡遙莨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