遙言2011  

  最近看到了我的好友平凡舍長的素描作品,心中不由得大喜,原來他也開始將部份時間撥到了一般人只是看看門道,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,也認為不值得花功夫研究的“藝術“領域。

 

  先說說我自己好了,幾年前當我在花蓮工作的時候,我一心只想找份穩定的工作,試過了很多服務業的工作,但薪水始終少得可憐,我不禁思索著,是不是該找份外地薪水較高的工作?畢竟也是個國立二專畢業的,學歷這種東西在年輕可好用,但隨著年齡不斷增加,與學歷無關的工作經驗再多,等畢業五年、十年以上,若要再找該學歷相關的工作,便會難上加難。

 

  果不其然,在我面試目前這份工作時,主管便問我為什麼畢業都沒做模具相關的工作,我只能不好意思地說是家庭因素,前幾年都必須留在花蓮工作,而花蓮也沒有模具業的工作可找,所以只能幹服務業。

 

  而我最後雖然面試到了工作,但卻是先由模具組立鉗工最基層的職務幹起。但我不以為苦,畢竟學校學是模具,但模具相關的實務經驗我卻是一點也沒有。和我之前幹電腦銷售一樣,一開始那個店長叫我直接幹銷服,我卻說我其實不太懂電腦,請他讓我從倉儲理貨開始幹起。

 

  同樣是由基層開始,只是一個是我自願的,另一個卻是我料想不到的。

 

  接觸電腦業是我完全沒有經驗的工作,我便恐懼直接銷售電腦;而模具因為有了學歷,我自然想從模具設計、開發幹起。然而實際的情形卻是相反,在我接觸了這二種行業幾年後,我發覺當初的擔心都是多餘的,不管從事什麼工作,只要主管敢用你,只要你有心,都可以學到很有水準的程度。

 

  可是這又代表了什麼呢?這真的是我想做的事情嗎?

 

  工作的轉換關鍵當然在於金錢因素,因為錢不夠用,所以才想換行業,換份比較高薪的工作。這一切都是為了錢,若是金錢無虞的情形下,我相信我是不需要煩惱這種問題的。不過事實就是,我需要錢,所以我得找份好工作。

 

  日前在公司簽上個月的出勤表確認單時,我看到自己在目前公司的年資已經七年半多了,我不禁想到,即使我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,比之前高的薪水,但這些都是自己所樂在其中的嗎?顯然不是,我上班開始上得很痛苦了,婚後從新竹搬到桃園,原本騎機車只要不到十分鐘就可以到達公司,現在得開四十分鐘到接近一小時的時間。

 

  在一份工作所秏費的時間和金錢所得不斷地在我腦中思索及衡量著,一個月所花的油錢和回數票、通勤所花的時間,值不值得的問題已經不是未來式,而是每天都得承受及忍耐的一切。

 

  這只是工作上、生活上的轉變,其實更重要的是內心世界的轉變。

 

  學生時代我是從高二才開始接觸書本,直到畢業後還是保持著三不五時去書店看個書充電一下。那時成功學、人際關係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也看了不少,自我成長的書幾乎是我看書的主軸,而小說也只是取代漫畫成為我平時的娛樂,雖然稱不上狂熱,但好歹也把金庸小說整套看過了一篇,自此之後我的創作慾便油然而生,開始積極地建構我腦子內的第三世界。

 

  出社會工作後才發現書本上的一切,和現實世界總有明顯的落差。物質的需求不斷地層層疊加之下,書本上的東西早已變成不再實用,職場上的衝擊讓我把知識重心朝向極度的現實,我發現我對許多事都無能為力,我只能順著時勢前進,邊做邊學,吃盡了苦頭。

 

  可想而知,追求物慾的滿足,並不是一個小小的上班族所可以負擔,於是我開始研究股票投資,在圖書館、書店,我不斷地翻閱著那些令人眼花撩亂的各種教人投資、投機致富的書籍。也很單純地想把一些書的重點打出來,於是我在看完股市之神『是川銀藏』的自傳後,貼了一些書中重點的節錄在無名的部落格上,便有個當年生命從未有過交集,卻在多年後影響我甚鉅的“平凡舍長”在該篇文章上留言,自此另一段閱讀的歷程就此發展了。

 

  而我和“平凡舍長“在閱讀書籍的交流,便從那個時期開始,我也認為那算是我人生中一段重要的轉變,他看的很多類似財經投資和自我成長的書是我先前所未增接觸過的,也占了他讀書心得評論的絕大部份,而我一直在看的文學、藝術、電影、繪畫方面的書籍卻也是他極少觸及的。

 

  於是和一般人一味地追求大師的情況不同,我本身自然是有值得平凡舍長利用的地方,而他不時提供的書目,也是我所需要的,自然二人在思想文化上交流出來的火花也比較劇烈。從物質世界形而下的現實社會研究,到最近形而上的內心哲學思考,我可以明顯地感覺出彼此在閱讀方面都已經又提升了一個層次,而那是多年前所從未觸及過,也不能體會的境界。

 

  回到一開始說的,平凡舍長在前陣子和我說他在學素描了,雖然是我料想不到的,但我認為那對他是非常有益處的,一個處於自由規畫人生的人,當然應該把觸角伸向各種領域,嘗試一下,用小孩那種“玩“的心態來體驗一切。

 

  於是我就想到了打篇“你想成為什麼的人?“這樣的一篇文章,和朋友們聊聊關於每個人面對“自己“這件人生不算大也不算小的事情。

 

  我從前訂了許多夢想,有些達成了,有些永遠也無法達成。而我發現為了金錢所努力的一切,皆無法讓自己感到快樂,反而是單純地畫畫素描、寫些詩、散文、小說、閱讀…等,通常過程都是很愉悅,事後往往都能得到極大的滿足感。

 

  在這幾年又開始了大量閱讀之後,視野和思想也有了明顯地提升,從東方哲學研究到西方哲學,這陣子又回到東方哲學,我發現二邊的文化都有個頂,這頂端的思想隱隱地讓我摸到了個逐漸清晰的輪廓,我的人生外在雖然有了不少的轉變,於內在卻是有更加劇烈的變化,是自己以外的人所無法見得的。

 

 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

 

  小的時候、剛出社會的時候、工作幾年以後,基本上都有很明確的目標,然而最近,我對這個問題卻是愈來愈無法回答。當工程師、當好老公、當好爸爸、當作家、當漫畫家、當明星、當藝術家…,怪了?我怎麼什麼都想當?婚前我老婆也問過我,真沒見過興趣這麼多元的人,幾乎什麼都在玩、什麼都能玩。

 

  事實上,就連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我想做什麼。而這個問題基本上也很容易回答,那就什麼都玩吧!只要我有時間的話。是啊!只要有時間,什麼事情都很好規畫,想玩什麼、想學什麼、想研究什麼,但前提是要“有時間“

 

  只要有時間,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,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
 

  然而人的壽命是有限的,不可能什麼東西都能花時間玩一遍、研究一次。於是現代社會真的只能“花錢買時間“,沒有錢,就等於時間要被人任意支配、任人擺佈。在這個基礎上來思考,於資本主義的社會之中,沒有錢真的是萬萬不能。

 

  現在平凡舍長剛開始了財務獨立、有錢有自由的生活,雖然我三不五時就會被他刺激一番,但我也何嘗不想如此,他可是捨棄了擁有自己的家庭、比一般人高的生活水平才能這樣搞,簡單地說一個黃金單身漢的生活,一人飽全家飽,當然可以專注在自己想搞的領域之中

 

  然而人生的某些經歷總是得回歸於自然,什麼年紀搞什麼活動便得。

 

  易經中所言的“變“,不單指事物上的變化,也指出人生每一個年齡階段會面臨、會遭遇到的歷程,好與壞只有相對而言,沒有絕對。在少年時才能幹出的快意之事,到了中年不見得有趣;年紀大時的趨利避害,在年輕時卻絕無顧忌,這是因為年少無知。

 

  在年少有知的情形之下,很多事情反而沒了體驗的勇氣。思想在某個年紀需要無知來積累經驗,某個過程需要有知來度過難關,這中間的分寸拿捏,可能是人生一輩子的課題。

 

  不斷後悔過去和過度期待未來,都只會讓現在的自己過得不舒服、不愉快。有錢就真的會有自由嗎?不見得,但幸苦總會少一點;沒錢就真的快樂嗎?不見得,但時間總會多一點。喜歡看書就盡量找時間看書、喜歡寫作就盡量找時間寫作、喜歡幹什麼就努力抽時間來完成。

 

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

 

我想,現在是什麼樣的人就做好怎麼樣的人吧!

 

僅以本文與好友共勉之。

arrow
arrow

    簡遙莨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